被告人拍照、拷贝等方式来转存公司的商业秘密技术信息的是否能够认定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TAG: / 日期:2024-01-07 / 人气:0
小李是公司的员工与公司签订一系列的保密协议,协议当中约定小李不能够私自转存公司的技术信息,但是小李在工作期间出于学习的目的,用手机对电脑上的技术信息进行了拍照,并且储存在了个人电脑,但是他并没有去使用它。像这种情况,小李的行为,能不能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在司法实践当中我们见得比较多,这种案件公司的员工在职权范围内获知到了这一项基础信息,后来通过拍照、拷贝、复制等等一些手段转存公司的技术信息的。
像这种情况目前法律,对这种行为认定为以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秘密,因为它是一种盗窃行为。这个行为究竟能不能认定为刑法对侵犯商业秘密罪中的盗窃行为,IPCOO刑事保护平台曾经接受过好几个相关案件的咨询,当事人或者说是当事人的家属认为,当时确实是违反了公司的保密的规定,违规拍摄复制司法基础信息到个人邮箱,到个人的储存设备,但是毕竟被告人他并没有去使用这些技术信息,也没有给公司造成任何损失,所以就以此为理由认定这个行为构成犯罪是不成立的。

那么当事人这个说法是否有理呢?刑法对侵犯商业机密中最重要的描述当中就包括了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电子入侵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我们经常把这种行为模式称为非法获取行为来说是侵权行为。对于这种行为是不需要被告人使用这些持术信息的才能够以虚拟的合理许可费来计算损失。换句话来说,这个商业机密有没有使用、有没有损失?有没有使用不是关键问题。那么当金额损失的金额大于30万元以上的,就可以达到入罪的数额标准,所以在办理这种案件的时候,我们不能够只关注被告人他有没有去使用,而是要去讨论案件中事实准确的行为,能不能认定为这么一个盗窃行为。
怎么去理解盗窃?司法解释的规定是采取了非法物质未经授权或者是超越授权授权的方式,窃取商业秘密的认定为这里的盗窃的剖析法律背后的法理。刑法之所以在被告人没有使用商业信息技术信息的情况下,在没有侵占权利人的市场份额的情况下,像这种盗窃行为认定为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是因为他们的行为它本身属于一种比较严重的侵权型的行为,具有比较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所以才把这个行为因为这个行为具有刑事处罚的必要性。
那么在上面这种类别的案件当中,员工离职之前,这名员工他有查阅相关技术信息的权限,他不履行保密的义务,转传了公司的基础信息,我们不能够以此以技术信息脱离了公司的控制,具有必被披露被使用的可能,从而将这种行为认定为盗窃行为。那司法解释所说的非法复制、未经授权不要说超越授权的盗窃行为,应该是被告人他本身没有查阅到技术信息的权限为条件的。举几个例子,例如说竞争对手派遣员工到被害企业,在没有经过被害企业的同意的情况下,趁人不注意的情况下获取了相关的技术信息,这个行为就属于盗窃。又例如合作伙伴到被害企业进行相关学习。在没有经过被害企业允许的情况下进入了研发中心,复制了相关的技术资料,这个行为也被认定为盗窃。
例如说这家企业对公司的商业秘密是分层管理的,根据员工职务级别的不同规定的不同的查阅技术信息的权限。被告人他是基层的技术人员,他在套取了高层的账号和密码之后,登录上的系统,查看到了相关的信息,并且转存技术信息到个人邮箱的这个行为也可以认定为盗窃行为,所以可以理解为盗窃的前提是被告人之前并没有怎么要说并没有知晓这一项基础信息的,这样我们才能够区别于后面我们所说的这种违约型的侵犯商标的行为。
假如被告人是正当或知道这一项技术信息的,尽管他违反了保密义务,也不能够认定为盗窃行为,而是一种违约行为。如果被告人事后没有去使用,或者说也没有允许其他人去使用的,也不能够认为他不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目前我们国家在强调对商业秘密进行保护,强调要提高保护意识,但是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边界它也不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办案机关不能够肆意在员工单纯转存商业秘密的行为,过大解释为盗窃行为本身不太符合法理。如果转存行为是违反了公司的保密约定的,那在民事领域上也许可以按民事违约的行为来追究他的民事责任。
热点内容 更专业
- 商业秘密(民事)|原告单方委托鉴定是否有效? 12-31
- 历经5年终获无罪判决:鉴定意见未能排除商业秘密因使用而公开的合理怀疑 12-30
-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保全指南 10-09
-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裁判要旨摘要(2021)涉及商业秘密侵权诉讼说明 04-20
-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如何认定?如何判定? 02-28
- 律师接受权利人庭前答辩怎么做到万无一失? 10-04
- 被告人拍照、拷贝等方式来转存公司的商业秘密技术信息的是否能够认定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 01-07
推荐专题 更专注
- 侵犯商业秘密公安报案立案 03-17
- 福州商业秘密律师实务经验 09-10
- 成都商业秘密律师实务经验 09-10
- 保守公司的商业秘密是每名员工的基本义务 10-04
- 自已花大代价研发的专利产品被别人捷足先登怎么办 10-04
- 侵犯商业秘密罪认定涉及的四个特点 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