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秘密保护体系建设规划:内部保密措施
TAG: / 日期:2016-10-29 / 人气:756
公司制定的保密措施不仅本身可以起到保护公司商业秘密的作用,在发生侵犯商业秘密案件候这些措施还可以作为公司采取了保密措施的证据,即作为商业秘密案件办理的基础证据材料。结合我所商业秘密律师多年来在商业秘密领域诉讼工作经验和指导企业建立商业秘密保密体系的经验,保密体系分为对内和对外两个细分体系,对内保密和对外保密同等重要。

在对内保密方面,我们一般从以下方面着手:
1、指导客户成立商业秘密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商业秘密的管理与维护。
2、协助客户建立切实可行《保密制度》或《保密手册》。为了避免保密义务人未来以不知道公司采取了保密措施为由抗辩,我们会建议公司通过签收确认和组织培训的方式确保保密义务人知悉相关规定且留存确凿的证据。
3、与可能接触商业秘密的员工签订《保密协议》合同。或者在《劳动合同》中制定相对完善的保密条款。
4、指导客户对员工进行保密培训、管理,并制作培训记录,要求参加人员签名培训可以增强保密意识。培训的现场录像、签到记录本在未来发生侵犯商业秘密案件的时候可以作为公司采取保密措施的证据。
5、根据公司经营的需要,圈定可接触人员名单,防止无关人员接触秘密信息。
6、指导客户划定商业秘密的范围。根据法律规定,某项信息得到商业秘密保护的前提是权利人已经采用相应的方式使他人能够认识到对该信息采取了保密措施。因此,律师应该协助客户明确划定商业秘密的范围(主要考虑哪项技术需要保护?需要保护的技术信息的秘密点是什么,可否归纳出来并以载体记载?该信息目前是否属于非公知信息?该信息是否具有保密的可能性?该项技术反向工程的难易程度?到底是采取商业秘密保护还是专利、著作权保护方式进行保护更有效?)。
7、指导客户划定商业秘密级别(绝密/机密/秘密)。
8、指导公司在含有商业秘密的载体上面加贴绝密/机密/秘密标识。
9、知道公司建立商业秘密信息的档案管理制度。对于不同密级的信息,查阅和复制的权限是不同的。
10、指导公司建立反泄密机制,防火防盗防间谍(商业间谍)。
11、指导公司建立宣传、论文发表审查制度
12、指导公司建立工业展览审查制度,避免因为工业展览而泄露商业秘密。必要时在工业展览之前作出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保密措施或申请专利保护)之后再展出。
13、指导公司建立参观访问团接待制度,比如要求来访者签署保密承诺、关键核心区域避免参观访问等等。
14、指导公司建立门卫保安、电子报警体系,确保保密区域难以进入;
15、指导公司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体系。互联网是一个无国界的虚拟空间,通技术手段窃取商业秘密的事件层出不穷,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对于计算机系统安全作出适当的保护,不仅仅是公司经营者的挑战,也是对是商业秘密保护专业律师面临的挑战课题。
16、指导公司建立废品、办公及工业垃圾的处理制度;
17、指导公司制定《保密承诺书》,要求参与特别重大项目的相关人员签署《保密承诺书》。
18、指导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对离职员工在离职环节专注商业秘密进行进行离职谈话、形成《离职调查》文件,记载离职员工去向、手头秘密资料移交情况。必要时要求离职员工重新签署《保密承诺书》,因为从唐青林律师办案经验来看,很多劳动者在当初进入公司的时候会签署一大堆文件,其中虽然包含了《保密协议》但是他可能真的忘记了这回事。一直到因为侵犯商业秘密罪被抓进监狱,还否认签署了《保密协议》,直到进行笔记鉴定才不得不承认确实是自己签署的、只是当初没注意,时间长了忘记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避免他们离职后侵犯商业秘密的情况发生,建议公司在重要技术人员离职的时候要求他们重签一次保密协议,或者出示之前签署保密协议给其存档留存,起到提醒警示的作用。
19、与可能接触较高级别商业秘密的员工签订《在职(或离职)竞业禁止协议》,限制其到生产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且具有竞争关系或其他利害关系的单位内任职,或不得自己生产经营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类似产品或业务的协议。用人单位必须为竞业禁止而向职工支付一定的补偿,而且期限一般不得超过 2年。竞业禁止有关内容可单独订立合同也可包含在《劳动合同》中。
...........................
更多欢迎您致电咨询.....................
...........................
更多欢迎您致电咨询.....................
热点内容 更专业
- 未申请专利部分技术为何无法认定构成商业秘密 01-03
- 《商业秘密保护管理与服务规范》浙江标准解读 09-16
- 披露部分商业秘密如何确定赔偿数额 12-26
- 机械行业:被告主张原告的商业秘密已为现有技术所公开,原告该如何维权? 12-23
- 侵犯商业秘密不以侵犯核心或全部技术作为衡量标准,而以侵犯非公知技术为衡 12-26
- 鉴定机构是否可出具某一技术信息是否构成商业秘密的鉴定 12-24
- 通用技术可否构成商业秘密 12-31
- 非公知性鉴定报告并非商业秘密刑事案件必备要件 12-30
- 合同未对技术使用方式作出限制致商业秘密被公开 12-23
- 《商业秘密保护规定(征求意见稿)》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 09-07
- 商业秘密案件中“秘点派”与“方案派”之争 03-19
- 商业秘密权利人,应当采取何种保密措施? 07-16
推荐专题 更专注
- 侵犯商业秘密公安报案立案 03-17
- 福州商业秘密律师实务经验 09-10
- 成都商业秘密律师实务经验 09-10
- 保守公司的商业秘密是每名员工的基本义务 10-04
- 自已花大代价研发的专利产品被别人捷足先登怎么办 10-04
- 侵犯商业秘密罪认定涉及的四个特点 11-20